許多國內品牌看準商機,在品牌營運至穩定階段,就抓緊時機想向外擴展,首要則必然是中國、香港、日本等飲食及消費習慣相當之國家,但,這個「時機」確實很難抓得準確,且一但錯過,可能就得付出更大的成本彌補;近期,再次出現台灣品牌在中國受挫之情形,這次的「受害者」是2013年成立於桃園之「鹿角巷 THE ALLEY」,2017 年也陸續在日本、香港、上海及越南等地開店,由資料可見,該品牌負責人一開始於2017年8月1日向中國商標局提出「鹿角巷 THE ALLEY DA」商標申請,距離成立時間已約3~4年。
不過倒不是因為沒有取得商標權,而是一開始「鹿角巷 THE ALLEY DA」僅註冊於第43類(餐飲)服務,經歷駁回覆審、多次商標異議申請等阻礙,直至2019年12月7日才獲准註冊公告。意即,在這段空窗期間,就已經默默地開展了很多所謂的山寨店,根據當地媒體報導及該品牌官方聲明可知,該品牌於全中國共有114家直營店,但山寨店則高達7000多家,比例懸殊到,甚至令有意加盟之業者,誤信而加盟了「假鹿角巷」,更有周邊5家店總店都不相同之詭異情形,直至「真鹿角巷」的負責人因維權找上門,才知道自己受騙多時。
其中還發生了另一種打「擦邊球」的疑似侵權態樣,2018年中國出現一品牌「鹿角戲」,其自稱為品牌升級版,更大肆舉辦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實令原品牌哭笑不得,只好另外以官方網站發文澄清,以免消費者誤認混淆而購買或加盟。 目前,據傳該「鹿角巷 THE ALLEY」品牌在中國花了約一億左右的成本進行所謂維權及實體店面拆除輔導等程序,但這部分尚僅是針對台灣鹿角巷有取得商標權的部分;而經筆者以「鹿角巷」為關鍵字進行商標檢索,截至今日為止,可查得共645件申請案(無論有無獲准),分布於各類別,可見其品牌被攀附或是註冊之情況嚴重,而台灣「鹿角巷」品牌為了防止名稱於其他類別被泛用,也陸續於全類別進行「鹿角巷」品牌的申請,共計百餘件。